導讀:這篇優質的馬克思主義論文范文大概有2000-3000字符。論文主要給大家闡述的是關于:新形勢下思想建黨路徑之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培育。這是由作者徐文萌撰寫并發表在《知識-力量》上的一篇非常優質的馬克思主義論文論文。
作者:徐文萌
[導讀] 重視思想建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基本原則。我們黨的先進性,根本就在于指導思想先進;我們黨有力量,也在于思想上的力量。
摘要:重視思想建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基本原則。我們黨的先進性,根本就在于指導思想先進;我們黨有力量,也在于思想上的力量。面對新常態,新任務,貫徹“四個全面”、落實“三嚴三實”,必須繼承優良傳統,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培育。
關鍵詞:思想建黨;路徑;馬克思主義信仰觀
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努力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認識水平,是中國共產黨總結90多年發展實踐得出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我黨的一大特點和優良傳統。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各種思潮相互激蕩;

(馬克思主義論文)新形勢下思想建黨路徑之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培育
當代中國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同時也帶來了人們新舊價值觀念、價值目標、多元文化思潮以及信仰的沖突與碰撞,從而使我們面臨著一個復雜多變的社會轉型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也面臨著新形勢和新挑戰。
一、當前從思想上建黨面臨的現實問題與理論挑戰
伴隨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多種意識形態相互激蕩,群體性事件、民族團結問題、社會穩定問題等許多矛盾、問題格外突出。
特別是在各種利益群體不同思想觀念的相互激蕩中,一些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受到沖擊,在思想上認識模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對當前所從事的事業信心不足,甚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理產生疑慮。
這些問題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從思想上建黨,主要是解決黨員從思想上入黨的問題,黨員的思想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黨的戰斗力和革命事業的發展,而且關系到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
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獻聲精神,才能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因而,確立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靈魂,也是從思想上建黨的根本前提。
二、信仰的多重結構形態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特點
信仰源于人類的終極關懷需求,她是人類永恒的本性,是人類存在的一種精神狀態,一種獨特的天賦和精神創造能力,體現著人類對自身存在、發展意義和價值的終極關懷。這種終極關懷源自人之存在于有限而又企盼無限的自我超越性本質,源于人與自身及外部世界一系列生存性的矛盾沖突。
(一)人與自身的矛盾
自我感性存在的有限性于自我意識的無限性的矛盾。從起源上看,人是不完善的存在物,大自然沒有為人安排特定的、適宜的生存環境,也沒有賦予人完善的先天本能,這使人處于一種“未完成”狀態。
人的這種“未完成性”,決定了人要維持自身的生存,就必須以不同于動物肢體活動的創造性活動來超越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自由而有意識的活動就成為人與動物的一種本質性區別。正是這種自由意識又使得人類具有一種追求完美、在認識上追求全體性和完整性的本性,也即自我意識的無限性。
自我意識的無限性與感性存在有限性之間構成一對永恒的矛盾,造成了人的自我矛盾心理和自我分裂的精神重負。
(二)人與人的矛盾
這又表現為人與他人、周圍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矛盾。與個人有限的能力相比,社會的力量、人類的能力則十分強大,面對這種強大的力量,個人雖身處其中卻又無法左右。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交往的普遍化,作為抽象的人類的能力越豐富、全面,潛能越大,人類社會的力量越強大,作為具體的個人就越感到無能和渺小,進而產生巨大的壓抑感。孤獨感和被裹挾感。
上述兩類矛盾恰恰體現了人類終極關懷的兩個層次或向度。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即寄托理想于彼岸,對完美、無限性的追尋;發揚人生之道,對人類命運和人生意義的關懷;于此相應,人類的信仰也表現出多重結構形態。
按照信仰的性質來劃分,可分為基于科學知識和理性判斷基礎之上的理性信仰和基于感情、非理性基礎之上的非理性信仰;信仰可以幫助信仰者超越低層次的精神境界,朝向高層次的目標執著地追求下去,甚至不惜以犧牲生命為代價。
三、信仰形成的特點與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培育
信仰的形成并非自發的過程,也不可能靠外界強制接受,它是在眾多信念的基礎上,經過主體自覺的探索、總結和反省形成的。主體一旦形成某種信仰,這種信仰就會反映在主體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主體的眾多信念聯成一氣、形成體系,從而具有一元性。
信仰的生成是對社會文化內化的結果,而這種“內化”使復雜的心理過程,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作為共產黨人,自然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自覺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前提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和方法來武裝我們的頭腦,使自己能形成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但是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過程,需要多方面經過長期的努力、持久的熏陶和信仰層次的逐步提高才能實現。
要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
當前培育馬克思主義信仰觀,從思想上建黨,可以重點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一)配合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將理性化教育與情感化教育互融
信仰為人提供一條與他人進行精神和心靈溝通的渠道,進而將具有相同信仰的人統一在同一群體之中,從而使個體體驗到社會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而對于科學信仰觀的培育,良好的環境氛圍十分重要。我們應轉變觀念,承認客觀,適應現實,努力在組織活動上營造良好氛圍,提升組織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方面可以把黨員個人心靈修養作為黨員每日必修課,在組織活動中作為一定的程序、儀式確定下來,通過不斷“重復”和強化,便于黨員不斷反思,修正心靈深處的錯誤思想和動機,不斷提高其思想道德境界,使黨員信念和信仰得以持久穩固。
另一方面從關注黨員的需求、提升思想覺悟和抱負水平入手,將黨員對自身社會責任、歷史使命的理解,對終極關懷的追尋融入到組織發展之中,將組織的核心價值理念與黨員的人生價值追求有機地統一起來,并通過靈活多樣的組織活動,
有效利用組織資源,在實踐中將組織成員的愿望同組織發展地總體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增強組織地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手段,著力解答黨員群眾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對社會思想文化的傳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絡日益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各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成為意識形態較量的重要戰場。
現代傳媒是國內外敵對勢力同我們爭奪群眾、爭奪青年的重要工具,我們必須積極適應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努力拓寬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空間和渠道,不斷擴大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切實增強馬克思主義在全黨甚至全社會和全體人民中的影響力。
緊緊圍繞時代主題,充分利用現代傳媒傳播快捷和廣泛的特點,及時解答黨員群眾迫切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讓馬克思主義豐富的創新成果盡快大眾化和普及化。同時,廣泛利用多種文化藝術形式開宣傳普及馬克是主義理論,切實讓人們在文化的熏陶和藝術的享受中不知不覺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真理。
參考文獻
[1]荊學民:《關于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的理論思考》,《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年第3期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頁
[3]周國平:《哲學與精神生活》,《方法》2014年第5期
作者簡介:徐文萌(1980.07-),男,山東省東昌府區人,學歷:本科,單位:聊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本文來源:http://www.zaixiuxing.com/1992.html
本站論文范文來源網絡,若內容不實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進行刪除!原文鏈接: » (馬克思主義論文)新形勢下思想建黨路徑之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