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篇經濟學論文范文大約在2000字符到3000字符之間,很適合光做經濟學者的學習和探討。本文主要講述的是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對腦出血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作者:肖明秀
摘要:目的 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收治時間為2015年1 月至2023年1月,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80例腦出血患者分成兩組,每組40例。

(經濟學論文)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對照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臨床護理路徑,觀察比較兩組腦出血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住院時間。結果 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22.50%)顯著高于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7.50%);兩組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住院時間的比較結果存在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對腦出血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腦出血:應用效果
腦出血屬于臨床上多見的疾病之一[1],該病具有起病較急、病情發展迅速等特點,且致殘率以及病死率較高,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我院為了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對腦出血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收治時間為2015年1 月至2023年1月,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80例腦出血患者分成兩組,每組40例。兩組腦出血患者均不存在臨床護理路徑經歷,且均符合腦出血的診斷標準,不存在意識、精神障礙;兩組均排除患有嚴重精神障礙、腦器質性疾病以及軀體疾病患者。
對照組40例腦出血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23:17;患者的年齡介于45至75歲之間,患者年齡均值為(45.36±2.15)歲;出血部位:有27例患者為基底節區腦出血,有10例患者為腦干出血,有3例患者為小腦出血;有27例患者存在既往高血壓史,
有13例患者存在既往冠心病史;文化程度:有17例患者為小學,有11例患者為初中,有7例患者為高中(包含中專),有5例患者為大學(包含大專)。
實驗組40例腦出血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22:18;患者的年齡介于46至76歲之間,患者年齡均值為(45.21±2.18)歲;出血部位:有25例患者為基底節區腦出血,有11例患者為腦干出血,有4例患者為小腦出血;有26例患者存在既往高血壓史,
有14例患者存在既往冠心病史;文化程度:有16例患者為小學,有12例患者為初中,有6例患者為高中(包含中專),有6例患者為大學(包含大專)。
對比分析兩組腦出血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以及出血部位等一般資料,P值大于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示組間無明顯差異,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主要是指護理人員遵醫囑對患者實施病房環境護理、生活護理等;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措施如下:
(1)由護理科室的負責人結合護理人員的相關情況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并制定相應的臨床護理路徑表,表格內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入院檢查、治療、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功能康復以及出院指導等。
(2)入院第一天:護理人員遵醫囑對患者介紹醫院環境以及主治醫生的相關信息,并協助醫生對患者實施各項檢查。同時護理人員應遵醫囑對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并對其生命體征指標進行監測,主動告知患者腦出血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注意事項、危害以及并發癥等),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3)入院3至6天:護理人員應遵醫囑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結合交流結果分析判斷患者存在心理負面情緒的原因,并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同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病情程度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并發癥護理等。
(4)入院7至14天: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恢復情況遵醫囑對患者實施功能康復訓練,促進其預后,并告知患者康復訓練的注意事項,注意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切忌運動過度。(5)出院前一天:護理人員應遵醫囑告知患者詳細的用藥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同時囑咐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定期來醫院復查[3]。
1.3觀察指標[4]
觀察比較兩組腦出血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住院時間。生活質量評分選用生活質量量表GQOL-74,主要對患者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生活狀態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腦出血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住院時間進行數據分析,并發癥發生率屬于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結果用率表示,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住院時間屬于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使用(x±s)表示,檢驗水準d=0.05,當P<0.05時,
表示兩組兩組腦出血患者之間對比的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住院時間存在差異,統計學有意義;當P>0.05時,表示兩組兩組腦出血患者之間對比的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住院時間不存在差異,統計學無意義。
2結果
對照組40例腦出血患者中,有9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其并發癥發生率為22.50%;實驗組40例腦出血患者中,有3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其并發癥發生率為7.50%;經比較可知,兩組腦出血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住院時間的比較結果存在顯著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3討論
腦出血主要是指機體腦實質內血管出現自發的非創傷性出血,該病的好發人群主要為中老年群體[5]。
為減少患者發生并發癥,促進患者預后,對其實施一定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主要是指護理人員結合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對患者實施護理措施,具體是從患者入院當天至出院對其實施護理干預,主要護理內容為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并發癥護理、病情監測護理、功能康復以及出院指導等[6]。
相比于一般護理,
該種護理模式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機率,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預后。此外能夠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高出15.00%,這說明對患者采取臨床護理
路徑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機率,減輕患者痛苦;且兩組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住院時間的比較結果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相比于常規護理,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腦出血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金蘭,陳玉霞,彭紅霞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26(21):13-14.
[2]王小玲,武愛萍,陶莉.等.在腦出血患者治療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0,08(20):143-144.
[3]徐曉艷,王濤,張順英.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0):1863-1865.
[4]高健,張菊芬,尚進等.臨床護理路徑對腦出血患者實施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6):3105-3104
[5]植彩群.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17):67-68.
[6]霍云云,劉華,師雪嬌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3(10):75-77
本站論文范文來源網絡,若內容不實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進行刪除!原文鏈接: » (經濟學論文)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